spring核心之事务相关

spring核心之事务相关

Spring事务管理

Spring事务管理基于AOP来实现,主要是统一封装非功能性需求。

数据库事务原理详解

1、事务基本概念

事务(Transaction)是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。

特点:事务是恢复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。

事务应该具有4个属性:原子性、一致性、隔离性、持久性,这四个属性通常称为ACID特性。

原子性(Automicity),一个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,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,要么都不做。

一致性(Consistency),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,一致性与原子性是密切相关的。

隔离性(Isolation),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,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,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。

持久性(Durability),持久性也称永久性(Permanence),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,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,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。

2、事务的基本原理

Spring事务的本质其实就是数据库对事务的支持,没有数据库的事务支持,spring是无法提供事务功能的,对于纯JDBC操作数据库,想要用到事务,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:

1、获取连接Connection con = DriverManager.getConnection()

2、开启事务con.setAutoCommit(true/false)

3、执行CRUD

4、提交事务/回滚事务con.commit()/con.rollback()

5、关闭连接conn.close()

使用Spring的事务管理功能后我们可以不再写步骤2和4的代码,而是由Spirng自动完成。

那么Spring是如何在我们书写的CRUD之前和之后开启事务和关闭事务的呢?

解决这个问题,也就可以从整体上理解Spring的事务管理实现原理了。

下面简单地介绍下,注解方式为例子

配置文件开启注解驱动,在相关的类和方法上通过注解@Transactional标识。

Spring在启动的时候会去解析生成相关的bean,这时候会查看拥有相关注解的类和方法,并且为这些类和方法生成代理,并根据@Transaction的相关参数进行相关配置注入,这样就在代理中为我们把相关的事务处理掉了(开启正常提交事务,异常回滚事务)。

真正的数据库层的事务提交和回滚是通过binlog或者redolog实现的。

3、Spring事务的传播属性

所谓spring事务的传播属性,就是定义在存在多个事务同时存在的时候,spring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事务的行为。

这些属性在TransactionDefinition中定义,具体常量的解释见下表:

  • PROPAGATION_REQUIRED

    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就新建一个事务。这是最常见的选择,也是Spring默认的事务的传播。

  •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
    新建事务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把当前事务挂起。新建的事务将和被挂起的事务没有任何关系,是两个独立的事务,外层事务失败回滚之后,不能回滚内层事务执行的结果,内层事务失败抛出异常,外层事务捕获,也可以不处理回滚操作。

  • PROPAGATION_SUPPORTS
    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。

  •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
    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就把当前事务挂起。

  • PROPAGATION_MANDATORY
    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就抛出异常。

  • PROPAGATION_NEVER
    以非事务方式执行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抛出异常。

  • PROPAGATION_NESTED
    如果一个活动的事务存在,则运行在一个嵌套的事务中。如果没有活动事务,则按REQUIRED属性执行。它使用了一个单独的事务,这个事务拥有多个可以回滚的保存点。内部事务的回滚不会对外部事务造成影响。它只对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事务管理器起效。

4、数据库隔离级别

隔离级别 隔离级别的值 导致的问题
Read-Uncommitted 0 导致脏读
Read-Committed 1 避免脏读,允许不可重复读和幻读
Repeatable-Read 2 避免脏读,不可重复读,允许幻读
Serializable 3 串行化读,事务只能个执行,避免了脏读、不可重复读、幻读。执行效率慢,使用时慎重

脏读:一事务对数据进行了增删改,但未提交,另一事务可以读取到未提交的数据。如果第一个事务这时候回滚了,那么第二个事务就读到了脏数据。

不可重复读:一个事务中发生了两次读操作,第一次读操作和第二次操作之间,另外一个事务对数据进行了修改,这时候两次读取的数据是不一致的。

幻读:第一个事务对一定范围的数据进行批量修改,第二个事务在这个范围增加一条数据,这时候第一个事务就会丢失对新增数据的修改。

总结:

隔离级别越高,越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,但是对并发性能的影响也越大。

大多数的数据库默认隔离级别为Read Commited,比如SqlServer、Oracle

少数数据库默认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,比如:MySQL InnoDB

5、Spring中的隔离级别

常量 解释
ISOLATION_DEFAULT 这是个PlatfromTransactionManager默认的隔离级别,使用数据库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。另外四个与JDBC的隔离级别相对应。
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 这是事务最低的隔离级别,它允许另外一事务可以看到这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。这种隔离级别会产生脏读,不可重复读和幻像读。
ISOLATION_READ_COMMITTED 保证一个事务修改的数据提交后才能被另外一个事务读取。另外一个事务不能读取该事务未提交的数据。
ISOLATION_REPEATABLE_READ 这种事务隔离级别可以防止脏读,不可重复读,但是可能出现幻像读。
ISOLATION_SERIALIZABLE 这是花费最高代价但是最可靠的事务隔离级别,事务被处理为顺序执行。

6、事务的嵌套

通过上面的理论知识的铺垫,大致知道了数据库事务和Spring事务的一些属性和特点,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一些嵌套事务的场景,来深入理解Spring事务传播的机制。

PROPAGATION_REQUIRED

假设外层事务ServiceA的MethodA()调用内层Service B的Method B() PROPAGATION_REQUIRED(spring默认)

如果ServiceB.MethodB()的事务级别定义为PROPAGATION_REQUIRED,那么执行ServiceA.MethodA()的时候Spring已经起了事务,这时调用ServiceB.MethodB(),ServiceB.MethodB()看到自己已经运行在ServiceA.MethodA()的事务内部,就不再起新的事务。

假如ServiceB.MethodB()运行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在事务中,他就会为自己分配一个事务。这样,在ServiceA.MethodA()或者在ServiceB.MethodB()内的任何地方出现异常,事务都会被回滚。

PROPAGATION_REQUIRES_NEW

比如我们设计ServiceA.MethodA() 的事务级别为PROPAGATION_REQUIRED,ServiceB.MethodB()的事务级别为PROPAGATION REQUIRES NEW。

那么当执行到ServiceB.MethodB()的时候,ServiceA.MethodA()所在的事务就会挂起,ServiceB.MethodB()会起一个新的事务,等待ServiceB.MethodB()的事务完成以后,它才继续执行。

他与PROPAGATION_REQUIRED的事务区别在于事务的回滚程度了。因为ServiceB.MethodB()是新起一个事务,那么就是存在两个不同的事务。如果 ServiceB.MethodB(),已经提交,那么ServiceA.MethodA()失败回滚,ServiceB.MethodB()是不会回滚的。如果ServiceB.MethodB()失败回滚,如果他抛出的异常被ServiceA.MethodA()捕获,ServiceA.MethodA()事务仍然可能提交(主要看B抛出的异常是不是A会回滚的异常)。

PROPAGATION_NESTED

NESTED的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,ServiceB.MethodB() 的事务属性被配置为PROPAGATION_NESTED,此时两者之间又将如何协作呢?

ServiceB.MethodB()如果rollback,那么内部事务(即ServiceB.MethodB())将回滚到它执行前的SavePoint而外部事务(即ServiceA.MethodA())可以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:

  • 捕获异常,执行异常分支逻辑,如ServiceC.MethodC()

    这种方式也是嵌套事务最有价值的地方,它起到了分支执行的效果,如果ServiceB.MethodB()失败,那么执行ServiceC.MethodC(),而ServiceB.MethodB()已经回滚到它执行之前的SavePoint,所以不会产生脏数据(相当于此方法从未执行过),这种特性可以用在某些特殊的业务中,而 PROPAGATION_REQUIRED和PROPAGATION_REQUIRES_NEW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。

  • 外部事务回滚/提交代码不做任何修改,那么如果内部事务ServiceB.MethodB() rollback,那么首先ServiceB.MethodB() 回滚到它执行之前的SavePoint(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如此),外部事务即ServiceA.MethodA()将根据具体的配置决定自己是commit还是rolback。

Spring事务API架构图

image-20210904234438676

分布式事务

现今互联网界,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架构盛行。一个简单操作,在服务端非常可能是由多个服务和数据库实例协同完成的。在一致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下,多个独立操作之间的一致性问题显得格外棘手。

基于水平扩容能力和成本考虑,传统的强一致的解决方案(e.g.单机事务)纷纷被抛弃,其理论依据就是响当当的CAP原理。往往为了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,忍痛放弃强一致支持,转而追求最终一致性。

分布式系统的特性

在分布式系统中,同时满足CAP定律中的一致性Consistency、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三者是不可能的。

在绝大多数的场景,都需要牺牲强一致性来换取系统的高可用性,系统往往只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。

分布式事务服务(Distributed Transaction Service,DTS)是一个分布式事务框架,用来保障在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下事务的最终一致性。

CAP理论告诉我们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,最多只能实现上面的两点。而由于当前的网络硬件肯定会出现延迟丢包等问题,所以分区容忍性是我们必须需要实现的,所以我们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进行权衡。

为了保障系统的可用性,互联网系统大多将强一致性需求转换成最终一致性的需求,并通过系统执行幂等性的保证,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。

数据一致性

强一致性:当更新操作完成之后,任何多个后续进程或者线程的访问都会返回最新的更新过的值。这种是对用户最友好的,就是用户上一次写什么,下一次就保证能读到什么。根据CAP理论,这种实现需要牺牲可用性。

弱一致性:系统并不保证后续进程或者线程的访问都会返回最新的更新过的值。系统在数据写入成功之后,不承诺立即可以读到最新写入的值,也不会具体的承诺多久之后可以读到。

最终一致性:弱一致性的特定形式。系统保证在没有后续更新的前提下,系统最终返回上一次更新操作的值。在没有故障发生的前提下,不一致窗口的时间主要受通信延迟,系统负载和复制副本的个数影响。DNS是一个典型的最终一致性系统。

打赏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